《大家論壇》氣候視角:歐盟及美國將開徵碳稅 幫助經濟轉向綠色增長

 

阿拉洛

●新加坡大學李光耀學院副教授

 

湯瑪斯

●新加坡大學李光耀學院客座教授

 

歐盟計畫和對進口品中的碳含量徵稅,美國總統拜登政府也在考慮中,這有助於遏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上升趨勢。但政策制定者必須以正確的方式實施此類徵稅。

 

此類稅收關注與消費相關的排放,而不僅僅關注國內生產,其針對大約五分之一的進口相關排放,它們通常不包括在 2015 年巴黎氣候協議的各國國家自主貢獻的計算中。鑒於基於消費和基於生產的排放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這一稅收可謂正逢其時。例如,自 1990 年以來,美國基於生產的排放量增加了3%,而同期該國基於消費的排放量增加了 14%。

 

碳關稅不是保護主義貿易措施;其目標是減少進口的碳含量。但氣候變化的軌跡意味著減排政策不容有失。因此,歐盟和美國引入碳邊境稅的最初嘗試的成功很關鍵,因為這些措施將成為其他措施的典範。特別是,政策制定者必須注意管理此類稅收的一些基本原則。

 

首先,碳邊境關稅應由收益-成本計算驅動,以支援將負面「外部性」(externality)或溢出危害(即碳含量)體現在進口商品的生產成本中。一般來說,為保護國內產業而徵收的進口稅會提高生產成本,損害消費者的福利。相比之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進口關稅將改善全球福利,這些收益超過貿易抑制造成的損失。碳關稅不應被視為貿易戰的一部分,而是有助於對社會有害活動進行協作定價。

 

這意味著政策制定者必須密切關注這些稅收的主要目的。他們必須設計關稅來規範進口商品的碳含量,而不是保護國內產業或向它們提供隱性補貼。關稅應側重於進口品中包含的排放,而不是國內產業的成本劣勢或生產轉移到國外的可能性。

 

這就是為什麼政府永遠不應該用碳關打擊進口。例如,與促使出口商轉向污染較少的生產方式的碳相關關稅相比,阻止從中國或印度進口鋼鐵是減少這些國家排放量的一種粗暴且成本高昂的方式。

 

碳關稅對出口國排放量的影響取決於該國將出口轉向其他市場的能力。因此,為了最大化全球環境收益,讓盡可能多的國家成為新關稅制度的一部分很關鍵。由於德國和加拿大等進口國以及美國的一些州設本地碳稅或碳交易系統,因此目標可以是保持碳進口關稅與這些碳定價工具一致。

 

事實上,碳邊境關稅、國內碳稅以及國內外碳信用這三個市場導向的碳減排工具之間存在協同聯繫。國內碳稅或碳信用(或兩者)有助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徵收的有效進口關稅將因為進口品含碳量的下降而下降。

 

鋼鐵和石油產品是碳密集度最高的進口產品——中國、俄羅斯和印度出口的鋼鐵碳密集度最高。這一類別的最大進口方是中國、美國和歐盟。但它們的供應來源是多元化的:例如,對美國的主要鋼鐵出口國是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因此,高污染產品的主要進口方具有一定的壟斷權。因此,這些國家首先引入碳關稅很有意義,然後其他進口國也可以效仿。

 

美國正在考慮的碳關稅邏輯類似於七國集團最近達成一致全球最低公司所得稅率。 正如提議的最低稅率旨在防止跨國公司避稅,拜登的碳關稅尋求防止可能妨礙美國和歐洲向氣候智慧型增長轉變的「漂綠」(greenwashing)。

 

在歐盟的計畫和拜登的想法中,碳進口關稅將補充國內碳稅或碳信用,幫助經濟轉向綠色增長。 歐盟向來致力於將自己確立為國際氣候領導者。 同樣,美國釋放出有意減少與貿易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強烈信號具有全球重大意義,也有助於鞏固拜登作為一位能完成大事的總統,他日益增長的聲譽。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Case for Carbon Import Taxe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