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 2003 年狂牛症肆虐,台灣政府禁止了 14 年日本和牛的進口,之後終於在 2017 年 9 月解禁。此後「和牛」成為了各大餐廳、火鍋店與燒肉店的主打商品,光是 2019 年便僅次於轉出口到中國的柬埔寨、香港及美國,成為「日本和牛」第四大出口國。
台灣人如此愛好油花細緻均勻、入口即化的「日本和牛」,因此《上報》特別採訪全台最大的牛肉肉品進口商,負責日本、美國、澳洲等牛隻進口的 美福國際 採購部經理吳祐豪,以及開創台灣進口冷凍牛肉始祖的 裕賀食品 總經理洪旭慶,為大家解說關於和牛的各種大小知識。
「和牛」會有子牛登記、基本登錄證、本原登錄等身分證明,最初從負責配種的「繁殖農家」被賣出時,會有屬於自己的血統證明,上面載明個體識別號碼、名字、鼻紋、血統等資訊。有趣的是,雄牛的名字會以漢字表示,雌牛則以片假名記載,以便快速區分。
「門崎熟成肉」的負責人千葉祐士在《日本和牛》書中提到,「和牛」的生產者分為「繁殖農家」和「肥育農家」,「繁殖農家」負責讓種牛和母牛交配以生產小牛,並根據不同牛種分為三個月就送往小牛市場,或是飼養九到十個月再送往市場競標兩種途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